最近好多企业主朋友问我:“2025年想以公司名义在广州买住宅房,要是公司去年亏了钱,还能贷到款吗?以前听说银行卡企业盈利卡得特别严,现在是不是松了?”刚好最近整理了广州几家主流银行的最新信贷政策,也和几位银行信贷经理聊了聊,今天就把大家最关心的这两个问题掰开了说清楚。
一、2025年企业亏损还能贷吗?银行现在不“一刀切”了
先给结论:企业亏损不等于直接拒贷,但得看“亏损是不是暂时的”。 放在3年前,企业要是报表上显示亏损,申请购房贷款基本会被银行打回票——那时候银行考核特别看重企业净利润,亏损就等于“还款能力存疑”。但2025年明显不一样了,我问了广州某国有大行的信贷经理,他说:“现在我们更愿意坐下来听企业讲亏损原因,而不是直接看报表打叉。”
举个真实例子:上个月有个做跨境电商的公司申请贷款,2024年因为海外仓储成本暴涨亏了200万,但人家提供了3份2025年新签的千万级订单合同,还把过去3年的经营性现金流拉出来(每年都是正的,最高500万),再加上要买的房子评估价1200万,最后银行批了7成贷款。
银行现在的逻辑变了:更关注“亏损是不是一次性的”。 比如因为疫情、行业周期、短期投资扩产导致的亏损,银行能接受;但要是连续3年亏损、主业都不赚钱,或者亏损是因为老板抽逃资金、涉诉纠纷,那基本没门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5年一季度广州主要银行受理的企业购房贷款里,约28%的申请企业近一年净利润为负,但最终通过审批的占15%,这个比例比2023年翻了一倍。
二、盈利要求“宽松”?其实是银行考核更“聪明”了
好多人说“2025年企业贷款盈利要求松了”,但我要泼个冷水:不是松,是银行的考核维度变多了,更注重“真实经营能力”。 以前银行看企业盈利就盯着一张利润表,现在要查纳税记录、社保缴纳人数、水电费账单、上下游合同,甚至老板个人征信——说白了,就是要确认企业“确实在好好做生意”。
举个对比案例:两家做建材的公司申请贷款,A公司2024年净利润50万(但纳税只交了8万,社保就3个人),B公司净利润30万(纳税25万,社保交了20人,还提供了和某国企的年度供货合同)。结果B公司反而拿到了更高的贷款额度。信贷经理说:“A公司的利润可能有水分,B公司纳税多、员工稳定,说明业务扎实,还款更有保障。”
另外,2025年广州银保监局还发了指导文件,明确鼓励银行“结合企业实际经营场景评估”。比如做餐饮的企业,银行会看美团/大众点评的流水;做制造业的,会查设备抵押情况和订单排期。以前卡的“净利润必须覆盖月供2倍”的硬指标,现在变成了“经营性现金流+可变现资产+未来收入预期”的综合判断——听起来松了,其实是银行风控更细致了。
三、企业主实操建议:想贷款,这3件事现在就得准备
1. 亏损企业:重点“讲清楚亏损原因”。 别光拿一张亏损的报表,得写个专项说明:是因为投了新产线?还是行业淡季?最好附上下游合同、设备采购发票、行业分析报告(比如找第三方机构出个“行业周期说明”)。银行要的是“你只是暂时没钱,但未来能赚回来”的证据。
2. 盈利一般的企业:用“硬数据”证明经营稳定。 多准备纳税证明(广州现在很多银行认“银税互动”数据,纳税多能加分)、社保缴纳记录(员工多说明业务稳定)、水电费账单(生产/办公没停,生意在正常运转)。这些数据比单纯的利润表更有说服力。
3. 所有企业:抵押物价值很关键。 广州住宅房的评估价现在比较稳,但银行还是会看“房龄+地段+流通性”。比如珠江新城的房子,银行可能给7成;老城区房龄20年以上的,可能只给5成。买之前最好先找银行问清楚评估价,别到时候额度不够。
最后说句大实话:2025年企业购房贷款确实没以前那么“卡盈利”了,但这不代表随便找个空壳公司就能贷——银行现在查得更细,从企业成立时间(最好满2年)、行业前景(比如淘汰类行业基本拒贷)到实际控制人征信(老板有逾期记录会影响审批),哪一项都不能马虎。
要是你正打算以公司名义在广州买房贷款,建议先和目标银行的信贷经理聊一聊,把企业的财务数据、经营情况提前整理好,该补的证明补到位——现在的政策不是“放宽”,而是“更懂企业”了,抓住这个窗口期,准备充分的企业反而更容易贷到款。
主营业务:银行房产抵押贷款、机构房产一二押、银行信用贷、垫资过桥、贷款到期续贷、中小企业融资、债务重组、电商贷、民间抵押、车贷
我们优势:广州市68家银行均有可做,可处理各类疑难杂症案件,主打安全0套路,0风险,高效快速,方案选择多。
财富热线:18928947807 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