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广州房贷圈有点热闹,不少中介和银行客户经理都在转发一条消息:2025年广州二套房认定标准变了,从过去的"认房又认贷"调整为"认房不认贷"。这到底啥意思?对咱们买房人掏的利息影响大吗?今天就来唠唠这事儿。
一、先搞懂:"认房不认贷"到底咋认定?
以前广州判断是不是二套房,是"既看房子又看贷款"——只要你名下有房,或者曾经有过房贷记录(不管有没有还清),再买房都算二套。举个例子,5年前你在天河买过房,贷款早还清了还把房子卖了,现在想换套大点的,按老政策银行会说:"查了,你有过房贷记录,算二套"。
现在变"认房不认贷"就简单了:只看你名下在广州有几套房,不看你之前有没有贷过款。还是刚才的例子,现在卖了天河的房,名下没房了,再买房直接算首套。就算你之前有过3次房贷记录,只要现在名下没房,都算首套。
不过要注意,这里的"认房"是认广州的房。如果你在佛山、惠州有房,广州没房,在广州买房还是算首套。
二、利率差有多大?首套二套可能差出一辆车
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:认定标准变了,利息能省多少?
先明确个基础数据:2025年5月最新5年期LPR是4.0%(假设),这是房贷利率的基准。首套房贷利率一般是LPR不低于这个数(可能有优惠),二套则是LPR+60个基点(1个基点=0.01%),也就是4.6%。
假设你要贷款300万,30年等额本息:
首套利率4.0%:月供约14322元,总利息约215.6万
二套利率4.6%:月供约15476元,总利息约257.1万
算下来,二套比首套每月多还1154元,30年多掏41.5万——差不多能买辆中档车了。
三、这3类人最受益,看看有没有你?
1. 卖旧买新的改善户:最典型的就是"小换大"家庭。比如张女士2020年在番禺买了套80平的两居,贷款早还清了,现在想换120平的三居。按老政策,她有房贷记录算二套,利率4.6%;现在名下没房(假设已卖出),直接算首套,利率4.0%,300万贷款每月省1154元。
2. 外地有房在广州无房的:李先生在长沙有套房,贷款没还清,但广州没房。以前银行会说"你有未结清房贷,算二套";现在只看广州没房,直接算首套,利率能降0.6%。
3. 离婚后无房的:以前有些家庭为了首套资格"假离婚",现在不用了。比如王女士离婚后房产归前夫,自己名下没房,再买房直接算首套,不用再折腾。
四、注意!这3种情况还是算二套
虽然政策松了,但不是所有情况都能算首套。这3种情况要注意:
广州名下有1套房:不管有没有贷款,再买第二套都算二套(比如想给父母买套房,自己名下已有1套,就算二套)。
广州名下有2套房:按现行政策,广州户籍家庭最多买2套房,第三套直接不能贷款。
非广州户籍购房:需要满足社保/个税年限(比如5年),但认定套数还是只看广州房产数量。
五、银行实操有啥新变化?
最近跑了几家银行问了问,客户经理说现在查房主要查广州不动产登记中心的系统,贷款记录只作为参考不再作为认定依据。但有两点要注意:
1. 首付比例可能同步调整:虽然利率是主要影响,但部分银行首套首付比例是30%,二套是40%(具体看银行)。比如300万的房,首套首付90万,二套要120万,新政后能少掏30万首付。
2. 贷款记录影响额度吗? 银行说,贷款记录不影响套数认定,但如果有多次房贷记录(比如之前贷过3次),可能会影响银行对还款能力的评估,审批时会更严格。
总结:省利息+少首付,改善需求要动了
这次"认房不认贷"的调整,核心是让更多"有房无贷"或"有贷无房"的家庭享受首套利率和首付。对广州楼市来说,最直接的影响是激活改善型需求——毕竟省几十万利息+少掏几十万首付,谁不心动?
最后提醒一句,政策具体执行细节可能因银行略有差异,打算买房的朋友最好先去查下自己名下房产(广州不动产登记中心官网能查),再找银行客户经理算笔账,心里更有数。
主营业务:银行房产抵押贷款、机构房产一二押、银行信用贷、垫资过桥、贷款到期续贷、中小企业融资、债务重组、电商贷、民间抵押、车贷
我们优势:广州市68家银行均有可做,可处理各类疑难杂症案件,主打安全0套路,0风险,高效快速,方案选择多。
财富热线:18928947807 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