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位广州的朋友问我:“看中一套公寓,总价200万,但银行评估价只有180万,首付一下多了10万,有没有办法让评估价高一点?”其实啊,公寓贷款评估价不是死的,2025年广州的评估规则更看重实际价值,但中介一般不会主动教你这些“小技巧”。今天就聊4个能实操的方法,帮你把评估价往上提。
一、先把房子“收拾”漂亮点:硬件优化最直接
银行评估师上门看房,第一印象很重要。我之前帮客户算过,一套房龄5年的公寓,简单做个“面子工程”,评估价能涨5%8%。具体怎么做?
首先,把老破小的装修“升级”。比如厨房卫生间的瓷砖发黄,换个浅色美缝剂,墙面刷一遍防霉漆(成本2000块内);地板如果是磨损的复合地板,铺一层仿木纹地垫(网上1000块能买20平),视觉上立刻变“新”。
其次,修复硬伤。比如漏水的天花板补平,窗户漏风的换密封条,这些细节评估师会扣分。之前有套公寓因为卫生间漏水没修,评估价直接少了3万。
最后,户型“显大”技巧。把多余的隔断拆了(非承重墙),装透光的玻璃门代替实墙,评估师量面积时,“通透感”会让他潜意识觉得房子更大——亲测能多算23平的“心理面积”。
二、翻出你的“产权身份证”:用资料证明“清白”
很多人不知道,公寓的产权信息直接影响评估价。我去年帮客户处理过一套公寓,原本评估价170万,后来翻出了开发商的“额外赠送”资料,评估价涨到了185万。
具体要准备哪些?首先是不动产权证原件。如果是“商办类公寓”,但实际有“住改商”记录(比如之前当住宅出租过),一定要找物业开证明,说明“实际使用性质”,评估师会参考居住属性定价。
其次是税费记录。如果公寓满2年(广州增值税免征期是2年),或者之前交过较高的契税(比如业主买入时是150万,契税按150万交的),把完税证明给评估师看,能证明“原始价值”,评估价不容易压太低。
还有开发商的“隐藏福利”。比如有些公寓带独立产权的储物间、阳台(不计入产证面积),把购房合同里的“赠送条款”找出来,评估师会按比例折算进总价——我客户那套就是因为有8平赠送阳台,多评了8万。
三、给评估师“递数据”:用周边成交案例说话
银行评估不是拍脑袋,核心是参考“同小区/同地段3公里内,最近3个月的成交数据”。但中介给的“参考价”可能只挑低价的,你得自己找高价案例“反击”。
怎么找?最简单的是上链家、贝壳查“已成交”房源,筛选同户型、同楼层的(比如你是8楼东南向,就找8楼或7楼东南向的)。如果小区成交少,就扩大到周边类似的公寓项目(比如都是LOFT结构、带阳台的)。
举个例子:朋友的公寓在珠江新城,中介说同小区评估价4.5万/平,但他查到隔壁小区(步行10分钟)同户型上个月成交了4.8万/平,把截图给评估师看,最后评了4.7万/平。
注意要挑“近期”的(3个月内),太久的案例评估师不认;如果是“带装修”成交的,要备注“装修溢价”(比如装修花了20万,评估时可以加5万)。
四、换家银行试试:不同银行“评估偏好”差很大
我接触过广州10多家银行,发现它们合作的评估机构风格完全不同。比如某城商行喜欢“就高不就低”,某大行则偏保守。去年有个客户,在A银行评估180万,换B银行直接评了195万。
怎么选?记住3个规律:
1. 中小银行(比如广州银行、广发)比大银行(工行、建行)松,因为它们更想抢客户;
2. 主推公寓贷款的银行(比如有些银行有“商办类房产专项贷”),评估时会考虑市场热度;
3. 找熟悉片区的支行。比如你在番禺买公寓,找番禺本地的支行,他们对周边房价更了解,评估价可能更准(甚至偏高)。
建议直接问信贷经理:“你们合作的评估公司,对XX片区公寓一般怎么定价?”如果对方说“参考近期成交价”,大概率能谈;如果说“按系统价”,可能偏保守,换一家。
最后提醒:评估价不是越高越好,超过市场价太多银行会怀疑“虚假交易”。2025年广州公寓评估更看重“实际使用价值”,把房子收拾好、资料备齐、数据找对,评估价涨10%左右没问题。下次再遇到评估价低,试试这4招,亲测有效!
主营业务:银行房产抵押贷款、机构房产一二押、银行信用贷、垫资过桥、贷款到期续贷、中小企业融资、债务重组、电商贷、民间抵押、车贷
我们优势:广州市68家银行均有可做,可处理各类疑难杂症案件,主打安全0套路,0风险,高效快速,方案选择多。
财富热线:18928947807 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