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广州房贷利率又降了,朋友圈里中介的消息刷得比早茶还勤:“2025商住房利率破4%!投资抄底正当时!” 我有个做房产投资的朋友上周刚交了定金,转头就来问我:“利率降了是不是稳赚?” 先别急着冲,咱们把账算清楚,这几个坑不避开,省的利息可能还不够填窟窿。
一、追热点区域?先看“库存红牌区”
最近广州几个新区的商住房广告特别猛,什么“地铁上盖”“产业园区旁”“租金能抵月供”。但我查了下一季度的库存数据——增城某板块商住房库存去化周期28个月,比全市平均多了快一倍;南沙某个新规划的“科技小镇”周边,同类房源半年内挂牌量涨了40%。
为啥?前两年利率高的时候,开发商压了不少商住房没卖,现在利率降了,他们正好趁机清库存。投资客要是跟着炒热点,很可能接了“供应过量”的盘。举个例子,去年有位大哥在知识城买了套商住房,想着周边有企业员工租房,结果交房后才发现,同小区半年内放租的就有80多套,租金从预期的50元/㎡降到38元/㎡,月供倒是省了200块,租金少收了1500,这账怎么算?
二、月供降了,持有成本可没降
利率下调后,300万的商住房贷款,按最新利率算,月供能比去年少1200多块。但很多人没算过“隐性支出”——商住房的税费比住宅高一大截。比如转卖时,增值税是差额的5.3%,个税是差额的20%,还有土地增值税(最高30%60%)。假设5年后卖出,房价涨了50万,光税费可能就要交20万,相当于利润的40%。
另外,商住房的物业费、水电费普遍比住宅贵。我朋友在天河买的商住房,物业费6元/㎡,同地段住宅才3.5元;水电按商用标准收,一个月多花300块。要是房子空置两个月,这些钱够交半年月供了。更别说现在很多商住房不通燃气,租客更倾向选能做饭的住宅,空置风险更高。
三、“商改住”政策?别当永久饭票
前几年广州放宽过商住房的居住限制,比如允许通燃气、民水民电,很多投资客就冲着“商住房当住宅用”去的。但最近政策风向有点变——3月刚出的《广州市商业办公用房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明确提到:“禁止以‘商改住’名义宣传,不得违规改造为居住功能。” 也就是说,现在买的商住房,未来可能没法像以前那样“钻空子”。
我有个客户2020年在白云买了套LOFT商住房,当时开发商承诺能隔成两室一厅通燃气,结果去年验收时被要求恢复原样,隔层全拆了。现在那套房挂了半年都没卖出去,买家一听不能住人,直接砍价20%。政策红利是会变的,投资前得想清楚:如果商住房回归“商业属性”,你的接盘侠在哪?
四、租金能抵月供?先看“租售比”
很多中介会说:“利率降了,月供8000,租金能到7500,自己只贴500。” 但实际能达到这个数的少之又少。根据中指院的数据,2025年一季度广州商住房平均租售比是1.8%(住宅是2.2%),也就是说,100万的房子,一年租金1.8万,一个月1500。如果贷款买300万的商住房,月供按4%利率算大概1.4万,租金1.8万/年平摊到月才1500,连零头都不够。
更扎心的是,商住房的租客稳定性差。住宅租客一般签13年合同,商住房租客多是小公司、工作室,租期短则3个月,长则1年,空租期平均23个月。我认识的投资客里,70%的商住房一年实际收租时间不到9个月,算上空置期,租金还要打八折。
最后说句实在话:利率下调是利好,但投资商住房不是“捡钱”。先查区域库存、算清楚持有成本、盯紧政策变化,再看看租金到底能不能覆盖支出。别被“利率降了赶紧买”的口号冲昏头,钱是自己的,坑得自己避。
主营业务:银行房产抵押贷款、机构房产一二押、银行信用贷、垫资过桥、贷款到期续贷、中小企业融资、债务重组、电商贷、民间抵押、车贷
我们优势:广州市68家银行均有可做,可处理各类疑难杂症案件,主打安全0套路,0风险,高效快速,方案选择多。
财富热线:18928947807 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