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广州房贷圈有个新动静——2025年部分银行要试点“年龄+贷款年限≤85岁”的政策。听起来有点抽象?咱们拆开了聊,到底咋回事,谁能受益,申请时要注意啥,一篇说清楚。
新政策到底怎么算?举个例子更明白
先给数学不好的朋友划重点:假设你今年40岁,按新政策,贷款年限最多能贷8540=45年;要是50岁,就能贷35年(8550);哪怕60岁退休了,还能贷25年(8560)。
那以前呢?广州大部分银行之前执行的是“年龄+年限≤7075岁”。比如同样40岁,以前最多贷30年(7040)或35年(7540),现在直接多了10年。最直观的变化是,月供压力小了——贷45年比30年,同样100万商贷(按4%利率算),月供从约4774元降到约4026元,每月少还700多块,对普通家庭来说挺实在。
谁最受益?这三类人可能松了口气
第一类是“中年换房族”。3550岁的人最常见,上有老下有小,想换套大点的房子,但收入虽稳定,可上有房贷(比如之前的房贷还剩10年)、下有教育支出,月供压力大。以前贷2530年,现在能贷3545年,月供直接降一档,换房门槛低了。
第二类是“临近退休的刚需”。比如55岁的李阿姨,孩子刚工作,想把老破小换成电梯房,以前最多贷15年(7555),月供得近7000元(100万贷款),现在能贷30年(8555),月供降到约4774元,压力小一半。
第三类是“接力贷潜在用户”。以前父母年龄大,可能得拉孩子做共同还款人(接力贷),现在父母自己就能贷更长年限,减少“捆绑”子女的情况,家庭财务安排更灵活。
银行怎么想?风险控制有后手
有人可能担心:放宽到85岁,银行不怕贷款人退休后还不上钱?其实银行早有准备。
首先,收入审核更严。比如60岁的贷款人,虽然能贷25年,但银行会要求提供退休工资、理财收入、子女支持证明等,确保月供不超过收入的50%(有的银行卡到40%)。之前有银行内部调研显示,55岁以上贷款人的平均月收入(含被动收入)是月供的2.3倍,风险可控。
其次,抵押品更扎实。房贷是抵押贷款,房子本身有价值。广州近10年二手房均价年均涨幅约3%(贝壳研究院数据),哪怕贷款人断供,银行处置房产的损失概率低。
最后,试点银行范围有限。目前透露的是“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”先试,国有大行暂未跟进,相当于“小步探索”,有问题能及时调整。
想申请?这些细节得提前问清楚
虽然政策放宽,但不是“年龄+85岁”就能随便贷,有几个坑要注意:
1. 银行差异大。比如A银行可能严格卡85岁,B银行可能“看情况”——比如公务员、教师等稳定职业,允许“年龄+年限=88岁”;而C银行可能只对优质客户(比如AUM50万以上)开放。建议先打银行个贷经理电话,问清楚“本行执行标准”。
2. 最长年限有上限。比如有的银行规定“贷款年限不超过40年”,那40岁的人最多贷40年(8540=45,但银行卡40年),实际能贷40年,不是45年。
3. 总利息多不少。贷45年比30年,100万贷款总利息多约55万(按4%利率算)。如果手头有闲钱,建议选“长年限+提前还款”,既能降低月供,又能灵活调整。
4. 房龄也影响。比如老破小(房龄超20年),有的银行可能要求“房龄+贷款年限≤50年”,这时候哪怕年龄够,也可能贷不了那么久。
最后说两句
这次政策调整,本质是适应“人口老龄化+改善需求上升”的趋势。广州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3年4059岁购房群体占比达42%,比5年前涨了8个百分点,这部分人对贷款年限更敏感。政策放宽后,预计能激活15%20%的“犹豫型”改善需求,尤其是天河、海珠等改善型区域的二手房交易可能更活跃。
不过提醒一句:贷款年限不是越长越好,得结合自己的收入稳定性、未来规划(比如是否提前退休)综合考虑。实在拿不准,找个懂行的朋友算算账,比急着签合同更靠谱。
主营业务:银行房产抵押贷款、机构房产一二押、银行信用贷、垫资过桥、贷款到期续贷、中小企业融资、债务重组、电商贷、民间抵押、车贷
我们优势:广州市68家银行均有可做,可处理各类疑难杂症案件,主打安全0套路,0风险,高效快速,方案选择多。
财富热线:18928947807 戴